您当前位置: 人才交友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职场诚信危机,谁之过?
相关专题: 职场资讯  发布时间:2012-08-30
资讯导读: 近日一家知名招聘网站推出了职场诚信特别调查,调查显示,职场中存在不少“失信”行为。

四成求职者有虚报行为

  调查显示,六成职场人表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从未隐瞒或虚报过一些重要信息。调查的相关选项都是求职者“硬性”的资料,基本容不得隐瞒或虚报。

  调查显示,在这些求职者虚报或隐瞒的信息中,以往的薪金收入被虚报的比例最高。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在新的用人单位获得较高的工资,便会隐瞒在原单位的收入。其次为虚报重要工作经历,以求高职位。

  如果说前两项是职场人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位自己主动做出的欺骗行为,那么关于婚姻状况、籍贯或者说身体状况,多多少少跟用人单位的歧视有关。在人才市场中,求职者始终处于弱势,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苛刻的条件使得求职者不得不做出一些欺骗性行为。职场专家还是建议职场人踏实认真地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求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一套求职技巧。

  收费是常见的求职陷阱

  调查数据显示,五成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求职陷阱。遭遇的求职陷阱中,收取各种费用,比如说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这类招聘求职者遇到的情况最多。

  职场专家指出,近几年随着媒体对招聘陷阱的曝光,已经有一定经验的求职者基本能够分辨招聘中的陷阱。但是对于初进社会求职的人来说,还是难以抵挡种种招聘陷阱中的诱惑。尤其是在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各类招聘欺诈情况可能会随之增多。

  遇到职场陷阱,求职者会怎么办?调查显示,四成职场人会广而告之亲朋好友;33.2%的职场人干脆就自认倒霉不了了之。其他不到三成职场人中,一成职场人会积极地向工商、公安和劳动管理部门投诉;也有一成职场人选择在网络论坛里揭露。

  在遇到这类求职陷阱的时候,建议职场人一方面尽早离开招聘现场,如果已经被骗取一定费用也不要当场与招聘方争执,尽量采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如果求职者觉得通过司法的途径太过耗费时间,可以向公安或是劳动人事监察部门投诉。

  七成人曾遭遇过职场失信

  除了上述硬性的诈骗行为,职场中也难免有一些承诺不能实现。调查显示,66.9%的职场人都被领导的承诺“忽悠”过。其中四成职场人表示,领导承诺的提成奖金只是空画了一张“大饼”,兑现的期限“绵绵无绝期”。还有三成职场人被领导加薪的承诺晃点过,加薪的时间也是一拖再拖。相比较而言,升职被晃点的比例较低,为18.6%。

  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很规范,加薪或者升职的规定不明确或者执行力不强,升职和加薪都是领导“说了算”。提成和奖金也是一样。职场专家建议职场人,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一定要从各方面分析当时的公司状况,不能一时冲动跳槽。可以找寻适当的时机,理智地和领导就此事进行沟通,切勿自暴自弃影响自己的工作。作为领导,也应当慎重承诺,激励员工的措施多样,不要口头预支过多的空头支票,否则容易“失信于民”。当然,如果确实失信于下属,也建议职场领导们用恰当的方式向下属们传达一些信息,而不要都避之不谈。

  常见诚信危机巧维权

  江先生在一家软件公司已工作4年零9个月,2008年2月,他和公司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但目前公司只给他上了最近1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最近公司以调岗降薪方式裁了15人。江先生也被通知要调去另一个城市工作,工作量加大了,工资不变。专家介绍,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工作地点,单位强行变更城市则属于单方面违约。而针对江先生的情况,首先该单位存在少交保险的事实,调岗降薪也必须征得员工的同意,员工不愿意可以协商解除。如果该单位因此辞退江先生,他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去年,本科毕业生李安茜获得了北京某体育器材制造公司的工作,被安排在市场部负责公司客户资料搜寻和整理。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两个月后转正,随即单位口头提出,试用前,李安茜要先参加一个月的无薪全职培训,培训后通过入职考试才能进入试用期。李安茜培训第一天发现,“培训”只是自学一本企业宣传册,同时公司还给她安排了很多岗位工作,还常被要求加班。

  专家指出,用人单位未与李安茜在书面劳动合同中明文标识“试用前有一个月的无薪全职培训期”,却在事实上要求她在该“培训期”履行员工工作职责,这是一种欺诈,所谓“无薪全职培训”的提法也很荒唐。由于小李这一个月内事实上已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开始全职工作,所以双方之间成立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另外,市场上常有一些“黑中介”,以报名费、登记费、服务费、介绍费等多种名义进行欺骗。求职者选择中介时一定要查验其营业执照、是否持有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等,证件应当是原件,不能以“复印件”充数。

  谁为诚信买单

  “可以很明确地说,要打造诚信职场,单靠人才市场的能力,我们很难做到。”有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近日呼吁,要大力倡导职场诚信,“但是,我们目前能做的仅仅在于呼吁。”

  为何人才市场不愿意为诚信买单,业内人士表示,一家有着正式营业执照的企业一旦发生欺诈求职者的行为,求职者往往认为是人才市场没有把好关,让这些企业“混”进了人才市场进行招聘。相对地,很多求职者也有恶意欺骗企业的行为。一旦在企业或求职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人才市场没有诚信。

  专家认为,要建立诚信职场,必须依托像发达国家那样的“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整套的公民信用档案体系,而国内的许多人才交流中心还属于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属于赢利性机构,而作为同样要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的企业来说,人才交流中心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信用的问题,不能即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职场诚信岂能如空中楼阁

  事实上,如何打造诚信的职场,不仅官方机构有动作,一些民间网站早就引起过种种争议。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数十家企业拟议成立诚信联盟,共享员工诚信信息。

  一些人力资源专家在多种场合大声呼吁:中国面临职场诚信危机,要通过更有效的手段来建立诚信,对那些不讲诚信的人要坚决如何如何……“呼声高涨的背后其实表明了职场中存在太多‘不诚信’或‘诚信缺失’。”专家说。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社会化的人才信用体系薄弱,人才缺乏对自身职业修养、道德水平的培养,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相比国外完善的信用数据搜集、公示系统及严格的信用法则,中国的信用体系尚处在萌芽状态,缺乏相关信用管理保障,信用制度、社会信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来源:英才网   编辑:zixun_1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